欢迎您来到查雅论文网!
期刊论文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方法
2023-12-25

 摘要:人文素养的培养是小学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检验小学教育成功与否的关键,品德与社会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载体,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有着不容忽视的意义和较高的实践价值。本文将对人文素养的内涵加以探讨和分析,并论述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有利条件和具体策略,以期充分发挥品德与社会学科的育人优势,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人文素养;培养

 

  一、引言

 

  新课改的大力实行,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如何提高学生的理解和认知能力,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科学的思想价值观念,一直以来都是小学教育的核心内容,是广大小学教师孜孜不倦研究的重要课题。品德与社会学科中蕴含了丰富的哲理,与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有助于学生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渗透,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责任意识,并与他人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这些都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说,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为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二、人文素养的内涵分析

 

  一般来说,人文素养可以拆分为“人”和“文”两个方面的内容,前者体现了对人的关怀,对人们生存现状的思考,后者则强调对文化知识的学习以及文明的发展,由此可见,人文素养涵盖的范围十分广泛,知识、能力、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都是人文素养的组成要素,是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通过系统的教育来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是我国素质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具体而言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讲述我国传统文化,唤醒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之情,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奠定基础;第二,对学生进行道德和价值观教育,让学生能够明辨是非对错,善恶美丑,能够始终坚守本心不动摇;第三,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教导学生为人处世的方法,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第四,注重对学生能力的训练,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的平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循序渐进的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三、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人文素养培养的有利条件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是以德育教育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终身发展为目的,致力于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学习氛围,确保学生在教学中能够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提升,从而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这一理念与人文素养不谋而合。同时,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也更为符合小学生的身心成长规律,易于学生的理解和接受,教学效果得到了一定的保证,为学生思想行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因此,在品德与社会学科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既可以认为是课程改革的要求,又是时代和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指导着小学教育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向着能力培养、道德熏陶、性格和价值观塑造而转变,这为品德与社会学科增添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四、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中人文素养培养的有效策略

 

  1.巧用案例教学

 

  由于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浅薄,他们对书本上的知识往往不能理解得十分透彻,在学习新知识以后还会将旧知识很快遗忘,而且普遍将理论和实践区分开来,致使教学效果不是非常理想。对于这类情况,教师应巧妙运用案例教学法,将书本上的知识与生活中的实例建立联系,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促进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以及理论知识向着实践能力的转化。比如说在学习《生活中的快乐》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讲一讲他们对快乐的理解,如何能够感受到快乐的情绪,让学生先在小组内部讨论,再举手发言,这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沉闷的课堂气氛也会一扫而空,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發生在他们身边的真实事件,无形中拉近了学生之间的距离,教会了学生怎样与他人和睦相处,并主动学习他人的优点和长处,有助于学生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

 

  2.引入信息技术

 

  现阶段,信息技术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教育教学之中,给小学教育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品德与社会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能够将复杂的知识简单化,抽象的内容具体化,给学生带来了强烈的感官刺激,将学生的视线牢牢吸引住,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可运用视频、音频、图像、文字来制作多媒体课件,营造不同的情境,以丰富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比如在学习《吃穿住话古今》一课时,可以将远古时代人们的生活与现代人们的生活进行比较,我们知道远古人已经灭绝,而多媒体能够将他们的生活客观真实地还原出来,显著增加了学生对远古人体貌特征和生活环境的了解,使学生普遍对这种新奇的教学方式感到兴致盎然,更加容易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

 

  3.加强社会实践

 

  实践是人文素养的最终表现,也只有通过不断的社会实践学生的人文素养才能形成社会价值。同时,社会实践也是坚定学生意志力的关键,让学生能够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一直保持着自己的初心。对于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来说,教师必须要在教学中不断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例如进行社会劳动、维护交通秩序、烈士陵园扫墓等等。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时不能让活动流于形式,而是要让学生能够真正地在实践中践行自己的价值观。例如,在《出行的学问》这一堂课的教学之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让他们通过合作的方式完成社会实践,选择交通工具,制定出行线路,学会认识站牌,去车站乘车,通过这种形式让学生能够在合作的过程中让自己的人文素养得到实践。

 

  综上所述,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对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应注重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创新,加强信息技术的引进和运用,为学生创造更多社会实践机会,同时将书本知识和现实生活有机联系到一起,传授学生科学文化知识,训练学生实践能力,塑造学生良好的道德修养,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高水平的现代化人才。

 

  参考文献:

 

  [1]方培君.让学生终身受益——浅谈思想政治课的核心素养[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5(06).

 

  [2]陶鸿.思想品德课培养学科核心素养探析[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6(02).

 

  [3]冯建平.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J].中华少年,2017(29).

在线客服系统